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推进思政课创新“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这是对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对我们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经验,深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规律的认识,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矛盾,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具有重大意义。
1.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内在地包含着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目前,我国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开设了思政课,高校思政课包含本科生的四门课、“形势与政策”课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同时硕士生、博士生开设了必(选)修5门课。这里仅以本科生开设的四门课为例作一说明。从教育部公布的各门课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思政课教学内容内在地包含着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是为了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每门课程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含量,而且还具有鲜明的价值诉求。
2.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地讲解和展示思政课教材中所包含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的内容,而不能打折扣或灌水
思政课当然包含着知识性内容,但是透过这个知识载体,更是负载着较强的价值内容,这是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最显著的区别。思政课教学绝不是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承载着价值引导和信仰确立的特殊功能。如果说知识学习是过程或手段的话,那么价值观的培育则是思政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因此,在教学中应避免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德育的偏好。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价值性必须通过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不同的“打开方式”,使教材内容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让学生在爱听、喜欢听中去接受知识点和其中的价值诉求,从而解决好学生思想观念上“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问题,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为此,就要用丰厚的知识成果滋养先进的价值观念。反过来,思政课价值观的引导,要寓于知识传授和学理分析之中。也就是说,价值引导不应是硬性灌输、强制接受,而是要做到以论明理、以理服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真正从学生的思想困惑出发,从学生遇到的真实问题出发,这是因为学生的困惑就是思政课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只有以严谨的理论逻辑和透彻的学理分析,来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才能真正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3.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就要破除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种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有些教师认为,我只教给学生知识,其他的我管不了,也不想管;第二种是大部分学生把思政课只是简单地当作知识性课程,平时不努力,考前来突击,死记硬背,考完了就还给老师了,这就没有达到学习思政课的目的和效果,值得人们忧思。第三种观点就是过分夸大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把意识形态属性和科学属性对立起来,认为思政课纯粹是一门政治性的课程,学习了也没有用处,还不如花时间多学习点专业课,以便日后就业。由此可见,这三种观点的共同错误就是割裂了思政课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的辩证关系,从而走向了形而上学。它们没有认识到,思政课教学“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调价值性不是要忽视知识性,也不能只强调知识性,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要给学生价值观引导。实际上,在思政课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大量的事例,必须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才能说得清楚。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思政课讲成政治宣传,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师要经得起学生问各种为什么的问题,与此同时,也不能用学理性弱化政治性。要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是因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难忘。因此,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做到业务精湛、教学有方;另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到政治要强、信仰要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弘扬社会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思政课教师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从而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