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微信公众号
院长信箱

今天是

你的位置:首 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深刻认识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维度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19-06-15 10:59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又一次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战线尤其是广大思政课教师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党中央专门召开以办好学校思政课为主题的会议,这无论在新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上,还是在党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都是第一次,突显出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包括教育出版行业在内的整个教育战线的重要政治任务。立足教育出版工作,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建设的职责使命,可以从三个维度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深刻认识”。

一、深刻认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必须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思政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和途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就要求我们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办好思政课,教材建设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是“马工程”重点教材主要出版单位,尤其是思政课教材的唯一出版机构,在教材建设中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在中宣部、教育部领导下,我社高质量完成包括高校思政课在内的“马工程”教材及中职德育、语文课教材修订出版工作。今年又根据中宣部的要求,启动了本科思政课教材辅助用书的编写工作。我们也将积极配合教育部“三巡六创优”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有关工作,特别是做好教材创优,抓住经典教材、主体教材、专业教材、案例教材、特色教材、领导报告教材等几类思政课教材建设,抓好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不断提高教材的政治含量、思想含量、学术含量,进一步发挥好思政课教材所承载的重要作用。我社主办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作为服务思政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核心期刊,也要将宣传阐释会议精神作为重点工作,推动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二、深刻认识思政课教师在办好思政课中的关键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有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曾经提出了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要求,[1]这既是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为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指出了努力方向。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努力成为“六个要”的践行者和示范者,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拥有一批又一批来自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作者队伍,也是高教社65年来教材出版事业不断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多年来,高教社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8年,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我社具体承担了全国范围内思政课本专科教材、研究生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教师培训工作,现场和网络培训思政课教师8.2万余名。陈宝生部长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培训班”。2014年以来,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我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连续开展了5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推选活动”,共推选出50位影响力标兵人物、149位影响力人物、297位影响力提名人物。这些影响力人物不仅是思政课教学科研一线的骨干,并且发挥出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这充分说明,影响力人物推选活动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三、深刻认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推动作用

办好思政课,要求思政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 这一论述鲜明地指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深入阐释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大道至简,唯正是本。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之人,这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前提和根本,是检验思政课改革创新成败的试金石。离开这一前提和根本,任何改革创新都将归于失败。

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必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应努力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同时,不断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技术手段,如此才能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

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八个相统一”。“八个相统一”是对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它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高等教育出版社不仅是教材出版者,教育教学内容资源的集成者,而且在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方面也做了有益探索。2018年,根据中央有关部门和教育部安排,我社承担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件制作任务。课件在人民网、新华网等各中央网络媒体同步上线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传播。我社联合各高等院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与上线,目前上线有46门思政慕课,得到广泛运用,其中15门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表明,高教社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引领者。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转化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行动,不断推动思政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创新,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